培养孩子的德行才是教育的根本
时间:2013-11-18
来源:互联网

作者:佚名
点击:1449次

 教育的根本乃是培养德行。利用《弟子规》从孝悌开始,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,在劳动中体验亲情,让孩子懂得在家如何孝敬父母,在外如何与人相处,让孩子越来越懂事,越来越智慧,德行修养越来越高。

 
现在,每个家庭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。可是我们却发现如此受重视的孩子并不是素质越来越高,反而是越来越不好教育,越来越不好管理了。许多孩子身上出现了自私、懒惰、虚荣、冷漠,缺乏基本礼教,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,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。这样的孩子在班级管理中也是非常令人头疼的。究其原因还是这些年过于重视升学率,忽视德行教育而造成的。其实,健全的人格比门门考满分更重要,健康的心态比多才多艺更重要,学习动力比学习方法更重要。因此,我们必须明白教育的根本乃是培养德行。
 
德行培养从哪儿抓起呢?思想混乱、道德标准下降的春秋时期,圣人孔子著书立说教化人民用的就是“孝”。孔子在《孝经·开宗明义第一章》中就说: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”那么也就是说教化百姓应从孝悌开始,治国如此,治校也应如此。曾子在《大学》中说得好:“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”找到了治校的根本,以后的工作就好开展了。清人李毓秀编写的教化童子如何做人的一个小册子——《弟子规》,它从儒家经典中提炼出为人处世、立身行道的精华,是圣学的根基,读起来朗朗上口,又易于理解,历来被人们所推崇,可是今天人们只把它当作经典来诵读,这是远远不够的。
 
会念会背,没有用处,要能做得到每一字、每一句都要落到实处,一言一行去规范,然后再考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。换句话说也就是“先做人,后学文”。其实这是古人的智慧,也是教育的真谛,德行修养是一个人成功的根本。记得在《教育报》上读过这样一段话: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,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。每当新老师来到学校,他就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。信中说:“亲爱的老师,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景——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;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;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。看到这一切,我怀疑,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?我的请求是,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。只有在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,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。”这位幸存者道出了人性教育,也就是德行教育的重要性。教育的真谛在于培植真心、培育爱心、培养美感、牵引灵魂。因此我们工作的重点应定位在德行教育上,现在从幼儿起就已经推广《弟子规》。今年我园把《弟子规》作为德育工作的教材,每日早晨幼儿来园后与老师一起诵读《弟子规》,并通过老师结合幼儿一日生活点滴人手,进行讲解内含、规范言行来逐渐渗透,从而使德育教育达到理想化。经过半年的实践,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如今许多老师反映大部分孩子无论在行为习惯上,还是在待人按物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变化,这种变化令教师和家长都感到很吃惊。
 
孩子
 
一、从孝悌开始,培养感恩之心
 
做人为何要孝敬父母,一定要让孩子明白。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精心组织了“百善孝为先”系列主题活动。老师围绕“作为人为什么要孝,怎样做才是孝?”进行具体讲解,与幼儿讨论,让幼儿懂得最浅显的道理,“父母生了我们,养了我们,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,非常不容易,就应该孝敬。”我结合生活中的实际,也结合我们生养孩子的亲身经历,给孩子们讲了“为什么孝?”当我讲到怎样十月怀胎,怎样生孩子,如何养育宝宝长大,如何照料生病的孩子时,许多孩子都想起妈妈照顾他们的情景,不禁泪眼婆娑,深受感动。这个时候很自然便讲到了“怎样做才是孝?”《弟子规》中“入则孝”这一章说得非常详细具体,但是绝对不能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上,要结合孩子的实际进行引申理解。
 
二、在劳动中体验亲情
 
古语说得好:“习劳者知感恩”“事非经过不知难”。如果不亲身经历与体验,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不易。如今的孩子过惯了安逸的生活,既没有吃苦的精神,又缺乏对他人的体恤与关怀,极需要进行吃苦耐劳的教育。由此,我们要求孩子每天除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外,(如自己穿脱衣服、洗脸、铺床等),还要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情,(如收拾碗筷、扫地、端水等),第二天老师再与孩子交流,了解情况,让孩子说说自己昨天晚上回家干了哪些事,老师对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、表扬。这样,幼儿才能感悟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与辛劳,从而让他们感到看似简单的家务劳动原来也需要智慧,干起来很累,而妈妈却是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日日操持的,太不容易了,以后应多帮妈妈干家务。
 
半年来,通过推行《弟子规》,不但让孩子懂得在家如何孝敬父母,在外如何与人相处,而且从他们的进步中也让我们认识到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不是虚妄的,只要能发现自身的缺点就是伟大的进步。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,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懂事,越来越智慧,德行修养会越来越高。
 
 
 
 

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邮箱:master@i-bei.com
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