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亲的孩子最需要什么
时间:2013-10-10
来源:互联网
作者:佚名
点击:206次
心理健康的人,是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亮点,擅长体验快乐情绪并能够协调喜怒哀乐等各种生活感受的。学会在生活中快乐起来,再给人以快乐,才能够适应并胜任生活,也才能够快乐地接着过普通人的日子。这样的悲剧何其多:2003年11月9日,北京某私立中学一17岁学生因单亲母亲屡次严加管教、打骂并行终将生母残杀。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审理认为,该中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母亲的管教,故意持械致母死亡,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。马加爵事件引起了更多人重视心理健康,也使人们明确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一样足以颠覆人的生命。《中国青年报》也报道过一起骇人听闻的北京中学生残杀亲生母亲的恶性事件。而原因就是,这个从1996年父母离异就跟随母亲生活的少言寡语、迷恋上网的孩子,不能正确的理解、接受望子成龙的母亲对他严厉管教,长期累计的逆反心理导致悲剧发生——在对疼爱有加的母亲又一次严厉管教不满之时,将母亲残害致死。
单亲孩子需要能接受的爱
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的观念转变,为孩子而迁就不和谐婚姻的人越来越少。致使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“单亲孩子”。一个家庭的颠覆,对于一个自我评价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,无疑是晴空霹雳——他(她)不愿面对也没有能力承担这样的生活重负。
单亲孩子需要关爱来支持自己的心理平衡,疏导因家庭解体导致的焦虑情绪和对未来的不安全感。但是,对这种心理支持要求是孩子能接受的!
沟通是接受的前提
性格内向并不决定悲剧发生,关键是能否通过沟通与性格内向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。有了这样的信任为基础,孩子才可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。在父母依仗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暴力优势对孩子严加管教的时候,暴力的种子就埋下了。最初孩子因为害怕勉强接受家长的粗暴时,逆反也开始萌生。在一次次没有沟通引导下,孩子心里的暴力在一点点地生根发芽,越长越大!在不断膨胀的逆反中,孩子学会的是什么?是暴力方式背后父母的爱吗?在“暴力”这种不被接受的表达方式下,孩子又有可能学会与人平和的沟通吗?用“打骂”来沟通又有几个人情愿接受呢?
自己快乐才能给人以快乐
做心理咨询师最起码的要求是从业者本人心理健康,这样才能保障在为来访者提供服务时保持专业水准。心理健康的人,是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亮点,擅长体验快乐情绪并能够协调喜怒哀乐等各种生活感受的。从此角度讲,一个能够找到快乐的人,也才能够将自己的快乐情绪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传播给更多的人。倘若,在并不一帆风顺的生活中,一个人只会用“脾气不好”来解释自己的生活态度,只用脾气来表达自己并渲染着别人的不快乐,又怎么可能给人以快乐呢?
如果惨案中的母亲在自己不快乐的时候学会通过科学方式,借助专业心理支持养好自己离异导致的心理创伤,不用打骂等方式将创伤扩散到孩子身上,悲剧可能不会这么容易发生。在少言寡语的孩子只会借助上网玩游戏来寻找快乐的时候,母亲及时警觉并寻求有效解决办法予以弥补,可能得到的结果会是截然相反的。
然而事实是,单亲母亲忙于生计,没有快乐心情来面对孩子的成长;孩子在母亲消极的生活方式中被淹没了,最终用他体验太多的暴力方式宣泄了“一次”一直以来对母亲教育方式的不理解和逆反;也轻易地颠覆了生他、养他、对他疼爱有加的亲生母亲的生命。
学会在生活中快乐起来,再给人以快乐,才能够适应并胜任生活,也才能够快乐地接着过普通人的日子。
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邮箱:master@i-bei.com